|
好消息,全年糧食增產成定局好消息,全年糧食增產成定局發布時間:2021-10-22 瀏覽量:86 目前,秋收已進入尾聲,各地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秋冬種。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、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,目前秋糧收獲已近八成,近期連陰雨對產量影響總體有限,秋糧增產已成定局,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,連續7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。 今年秋糧豐收有三個因素支撐 今年以來,各地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,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,季季接續、茬茬壓緊、環環緊扣推進糧食生產。夏糧量質并增,產量達2916億斤,增加59.3億斤。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占37.3%,提高1.5個百分點。早稻產量達560億斤,增加14.5億斤,連續兩年實現增產。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分析,今年秋糧豐收有三個因素支撐:一是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,這是豐收的基礎;二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較多,加上光溫水匹配較好,單產提高,這是豐收的關鍵;三是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局部災情很重,多年少有,重災農戶甚至絕收。但總的看,全國農業受災程度輕于常年。今年農作物受災面積為1億畝左右,近10年平均每年農作物受災3.6億畝。從受災面積和受災程度看,今年農業災情是近10年最輕的一年。 克服持續降雨對秋冬種的不利影響 潘文博指出,9月份以來的持續降雨不僅影響秋收,更主要影響秋種,由于土壤普遍偏濕,騰茬整地困難,冬小麥播種受阻。 截至10月19日,全國冬小麥播種進度26%,比常年慢了27個百分點,特別是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大部播種比常年晚了15天以上。今年晚播麥比例大,晚播麥冬前積溫就不足,將導致冬前分蘗減少、個體偏弱、群體偏小,不利于培育冬前壯苗。有的地方農田積水沒法排除,可能會錯過播期,無法下種。土壤過濕也會加重小麥條銹病、莖基腐病等病蟲草害發生。 他表示,但專家講,小麥生育期長、230天,回旋余地大,過去也有播期推遲的時候,只要冬前能播下去,開春后管理措施跟得上,奪取豐收還是有希望的。 針對秋雨對秋收秋種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嚴峻挑戰,農業農村部將堅持問題導向,采取超常規措施,迎難而上、精準指導,重點抓三件事:一是抓好秋收掃尾,確保顆粒歸倉;二是抓好秋播秋種,力爭冬小麥面積不下降或少下降;三是抓好冬前和早春的麥田管理,為明年夏糧豐收夯實基礎。 今年糧食價格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糧食再獲豐收,為糧食和“菜籃子”產品穩價保供奠定了堅實基礎。農業農村部調度情況顯示,今年糧食價格總體保持基本穩定,稻谷、小麥、玉米三種糧食的集貿市場1-9月均價為每百斤129元,同比高6.2%。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分析,糧價有所上漲,主要是玉米價格上漲帶動的結果。目前,南方的一季稻豐收上市,品質有所提升,市場購銷兩旺,價格高開后回落趨穩;小麥收購旺季基本結束,國慶假期后價格略有上漲;玉米開始陸續收獲上市,市場流通糧源充足,價格較前期有所下跌。 唐珂指出,每年秋冬季是農產品消費的傳統旺季,預計今年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將繼續保持產銷兩旺,市場供給有保障。除了前面提到的糧食作物以外,今年的豬肉、蔬菜、水果等“菜籃子”產品生產供給形勢也不錯,針對前期局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點狀發生和華北等地連陰雨等情況,我部已經第一時間作出部署,指導督促做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。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“綠色通道”政策,暢通物資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;加強市場信息監測預警,及時發布價格和供求信息;組織加工銷售企業和冷鏈物流企業擴大鮮活農產品購銷,堅決打擊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行為;落實“菜籃子”市長負責制,抓好秋季蔬菜生產,切實保障“菜籃子”產品生產供給。 上一篇新稻托市收購或將啟動下一篇農業農村部:秋糧增產已成定局 |